茂流泉

坎坎伐檀兮,置之茂流泉兮,泉水清且涟猗。

台湾旅行的一点见闻

  前不久去台湾旅行,最大的一个感受是这里“不二价”,意思是不砍价,而大陆游客最喜欢做的往往就是砍价。在这种冲突当中,能看出大陆人的一个性格特点:喜欢贪小便宜。

  可以说决定大陆人是否购买一样东西的最重要因素不是自己是否需要,也不是性价比,而是是否感觉到自己占了便宜。

  姑举一例:台湾的水果很甜,含糖量较高。我妈买了点芒果(店家已切成小块),上车后请我们一起的某团友吃,团友拒绝,称自己血糖高,要注意不能吃太甜。结果后面我们到一水果店上厕所,水果店有免费试吃的东西,这时候该团友又跟大家一起吃起芒果来。

  假设这位团友只是血糖高,还没到糖尿病的程度,也就是说水果是可吃可不吃的,但不吃也许会更好。一开始的芒果并不是免费的,而是有人情代价,因此可以保持理性。后面的芒果才是真正的免费,这种小便宜可以完全让中国人失去理性。

  例二:中国人去宾馆,一般会把免费的牙膏、牙刷、剃须刀、茶、咖啡粉之类的东西带走,于是有些旅馆会标注“这样东西不能带走”之类的标签。

  拿这样东西的成本并不一定只是它标出的价格。在旅行中拿一样东西,其成本还包括管理、分类这样东西的脑力成本,旅行包变重的体力成本和意志力成本。

  究其原因,我认为中国人之所以爱贪小便宜,是因为没能把时间成本、脑力成本等因素考虑在内。在从连肚子都填不饱的时代走过来的中国上一代眼中,恐怕时间之类的东西是最不值钱的。

  再比如闯红灯这件事。规则是不能闯红灯,但如果在红灯快变成绿灯之前的几秒就开始走,等到变成绿灯的时候你就多走了几步,这就钻了规则的空子,占了便宜。而别人似乎也不能说你就违反了交通规则,因为你只是“违反了一点点”。微量的违反,能算违反吗?

自新世界观感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0527275/

1. 对上帝的态度

其实奇狼丸、斯奎拉和新人类正代表三种不同的对上帝的态度。

奇狼丸属于古代骑士那种,身上有着某种古代德性。不过对它的了解其实并不深入,也许这只是我的猜测。

斯奎拉则完全不把上帝放在眼里,已经走入邪道。其实它对自己的女王进行手术的时候就能看出,它对上帝已经完全没有尊敬,它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上帝已死”的“人”。可参见我的《上帝转移理论》中关于邪恶的定义。

而新人类则要更现代一些。他们使用科技或者说“魔法”对上帝进行“管理”。

所以可以说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古代、中世纪、现代的三种对上帝的态度。

2. 知识对灵魂的腐化,或者说知识让人堕落

当斯奎拉说我们是按照民主主义的原则进行统治的时候,我想到知识的发展也许并不一定是好事。知识的增加可能意味着道德的败坏。

对它们来说这正是人类领域不断扩大,上帝领域不断减小的过程(参见《上帝转移理论》),而知识的增多有可能使得我们不再尊重上帝。

Coursera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说过,“我们对周围的世界了解越来越少”,这次就来分享一些我认为非常好的 Coursera 课程吧。

1. Cryptography I
https://www.coursera.org/course/crypto
密码学 I
怎样在不安全的通信环境中(信息可能被监听或修改)进行安全的通信?
现代密码学是怎样保证互联网中传输的信息的安全性的?
现代密码学是怎样保护我们的隐私和匿名性的?
需要一定计算机基本知识,比如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位运算等。

2. Video Games and Learning
https://www.coursera.org/course/videogameslearning
游戏与学习
人们都喜欢玩游戏而讨厌学校,为什么?
你是否曾经因为玩游戏而去学习、了解某方面的知识?
游戏的哪些特点值得教育工作者在设计课程时借鉴?
游戏可以说是学习的最好形式。在游戏中学习,在尝试与错误中学习。

3. Moralities of Everyday Life
https://www.coursera.org/course/moralities
日常生活中的道德
人为什么会有是非善恶观念,为什么会在意公平?
道德的起源是什么?

4. 粒子世界探秘
https://www.coursera.org/course/sjtujxdepw
物理学的新进展、希格斯玻色子和标准模型

5. 数学之旅
https://www.coursera.org/course/sjtuma153
文科生也能听得懂的数学,克劳威尔不动点原理令人印象深刻

6. Introduction to Forensic Science
https://www.coursera.org/course/ntufsc
法医学概论
尸体的死亡时间、血样鉴定、DNA鉴定、指纹、毒理学、光谱分析、……
如果你喜欢侦探故事,为什么不来看看现代科学是如何在真实的刑侦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呢?

有限游戏与合法性

  合法性即 legitimacy

1. 有限游戏的胜利者具有合法性。胜利者利用自己的合法性压制没有取得合法性的人。

  举几个有限游戏的例子:

金钱 一些有钱的人显摆,没钱的人自黑为“屌丝”
学习 一些学习好的人低调炫耀,学习不好的人自黑为“学渣”
爱情 一些有男/女朋友的人秀,没有的人自黑为“屌丝”

  为何会“自黑”?我认为自黑是感觉到自己没什么合法性的表现。觉得自己不应该“存在”。

  就我观察,我们总是容易认为,在有限游戏中没有取得胜利,就没有合法性。我认为这很可能是中国这种专制制度对我们的心里造成的一种影响。另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即使我们的权利受到了侵害,我们也不愿去投诉,因为投诉了也没什么用,所以我们就干脆不再说什么了,最后就变成默认接受了。因为我们不是当权者,不是胜利者,没有合法性。

  所以在专制制度中生活的人,人人都接受一条弱肉强食的法则:只有(有限游戏中的)胜利者才有合法性,失败者是没有合法性的。换言之,失败者是不应该存在的,是应该(在有限游戏中)去死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胜者即正义。

  似乎欧美文化中的人就不这样,他们更强调个人的权利,平等指的是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合法性:只要法律没有禁止的事情就是可以做的。

2. 现在没有合法性的人希望取得合法性,但取得之后他/她也会做 1 一样的事

  这是我前不久看《现视研》的时候,看到主角在漫展上利用自己“宅”的合法性攻击现充的时候,想到的。

  一些不被主流文化认可的次文化中的人,可能一直处于被主流文化压制的状态,但当他们终于建立了自己的王国之后,他们是否会变得跟当年他们反对的那些人一样,压制那些在自己的王国中的“失败者”(即使他们在其他领域是成功者)呢?

3. 唯有互相理解、尊重对方的合法性,也即不同的价值观,我们才能走出这个怪圈

  一个人行为的合法性跟他/她在有限游戏中是否获胜是没有关系的,除了法律的暴力,没有任何人能否定你的合法性。

P.S. 宽容、互相理解这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漫谈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1][2]是我今年读过的最好的书。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新视角。我以前的人的工具化理论可以做出一些讨论:

1. 人对自己的工具化 = 在有限游戏中,人对自己原本的自由选择的遮蔽

  我以前认为 人对他人的工具化 -> 对自己的工具化 这是一个渐变过程。用有限游戏理论来解释则不是。一旦人进入有限游戏,他会努力忘记自己进入有限游戏是自己的自由选择这一事实,这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一旦一个人将他人工具化地看待,他也就已经将自己工具化了,因为,他进行了遮蔽,进入了有限游戏状态。

  我最厌恶的是人与人不能作为“人”本身交往,而只能作为工具交往。也就是,当人们开始玩有限游戏,若他眼中只有最终将要获得的头衔,而忘记了自己是作为无限游戏者在进行着有限游戏,他就形成了遮蔽。

  我认为工具化像恶魔,侵蚀人,将人变成工具,侵蚀类似“传染”,是由于他人而到你自己。而本书作者认为,人是自己遗忘了自己的自由选择,责任应在人自己。

  无限游戏中包含了有限游戏,无限游戏者也可以玩有限游戏,但是跟有限游戏者不同的是他是在明确知道自己的无限游戏者身份的情况下玩的。我想起一个例子是《死亡笔记》中的夜神月和 L 。这两个人都在犯罪-警察这个有限游戏中玩,但是不同的是,夜神月眼中只有最后“赢”的结果,他心里只想着赢、赢、赢。而 L 则不是,他选择这个游戏是他的自由选择,是他的命运所使然——他在那个专门培养侦探的孤儿院被抚养长大。他面对自己的命运,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1.5. 如果不是出于自己的选择,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游戏

  回想我当年学游泳,是被我父母强拉去学的。结果自然是很惨的。我总有一种自卑,认为自己这么大了(初二上完),还一点也学不会,要么就把学不会归结于小时候溺水的心里阴影。总的来说,学游泳不是我自己的选择,我感到很煎熬。

2. “圈子”是社会上进行游戏的地方

  有人在公司中玩有限游戏,而另一些人则在“圈子”中。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网络时代,同一个圈子的不同公司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

3. 知识跟金钱是一样的

  知识跟金钱都是有限游戏中的战利品,它们都有某种机制来保证自己的永恒性。金钱是由法律——私有制,来保障——“我们相信,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知识则是由自然来保障的,因为从目前的技术看,没有什么技术能把你脑中的知识窃取出来变成我的。另外知识本身具有共享性,当我把知识分享给别人的时候,知识就变成了两份,而不是一份,所以知识不需要偷,只需要分享。

  可见,私有制的兴起为现代人追逐金钱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在知识圈(还记得“圈子是进行游戏的地方”吗)中,对知识的崇拜与普通人对金钱的崇拜如出一撤。人人网上的网络词汇:学神、学霸、学渣,恰与另外一组网络流行词:高帅富、屌丝逆袭、屌丝遥相呼应。学神指的是一开始就有很多知识的人——人们搞不清那些知识是从哪儿来的,只能冠之以“神”;学霸则是一开始资历普通,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获得了很多知识;学渣则是拥有知识较少的一群人用来自嘲的。总之,这些词想表达的意思是:我是因为天赋比别人低,所以在游戏中处于落败或不利的位置,不是因为我不够努力,所以,这不是我的责任,而是世界/社会的责任——用我的术语来说——是上帝的责任。

  相反,在知识圈之外,人们不玩知识追逐游戏,但更多的人在玩金钱追逐游戏。

  和头衔一样,凡具有永恒性的东西都可以作为有限游戏中的战利品,作为在游戏中获胜的标志,人靠这些战利品来超越自己必有一死的凡人之身。头衔的永恒性是物理上时间不可逆、历史不可修改带来的,比如奥巴马先生获得了“美国总统”这一头衔,意思是,他在某一次的“总统竞选”这一有限游戏中获胜,谁又能让时光倒流,改变这一事实呢?

4. 总结

  说了这么多,我并非说玩有限游戏就不好,而是,在知道自己在玩无限游戏的情况下玩有限游戏,在接受自己的必死的凡人之身的情况下玩有限游戏。

5.

  私有制的兴起是否就一定导致人们把追逐金钱当作一个有限游戏来玩?我最近在读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正好探讨了这个问题。

6.

  有时候我也觉得我是否做出了太多判断(judgement),而不那么宽容呢?也许是的。我只是想找出我讨厌的东西的形状。人要做到不讨厌任何东西,宽容一切真的是很难的。我可以宽容像夜神月这样的人,但我不想宽容他背后的思想。唯有找到这些思想的来龙去脉,我们才能战胜它。

=========

[1]: http://g.yeeyan.org/view/2540
[2]: http://tangcha.tc/books/1125/preview#!1

反思

  预设的假定就像有色眼镜,它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而且还会反过来: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会变成我们认为它应该是的样子。

  当我第一次在《第五项修炼》里看到这个概念的时候,我感到十分后怕:如果我们发现不了这些假定,它们岂不是会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中?

  下面说几个我发现的我自己的预设假定,与读者共勉。

1. 总是以为越新的东西越好

  《现代性的神学起源》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书里说,现代人是一群奇怪的人,他们以时间界定自己,并称自己的时代为“现代”,以与“古代”区别。古希腊人从不用时间界定自己,而且总是认为古时的哲人比自己更道德高尚。

  而在现代人中的一个流行的误区是认为古代的东西都没有现代的好。

  我最近读《对称的历史》,这是一本讲数学史的书。里头说到中世纪的数学论战:两个人以数学来比试,比试的方法是每个人给另一方出一些题目,最后,做出题目多的人取胜。据说这在当时是有很多人观看,而且下注的比赛。想像到那比赛的热烈场面,我真想说,帅,帅呆了~~!我真想穿越回去,看看他们智力的较量。这样的比赛要是放在现代,恐怕只能成为小众的自娱自乐。

  新的东西未必比旧的好,太阳底下无新事。Lisp 和 C 这两个古老的语言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它们的价值。QuickCheck ——一个十多年前的单元测试库,其思想比起现在的 xUnit 不知高到哪里去了。(注:阅读这一段需要一些 IT 和编程知识)

  “新”就像一种饥渴。互联网上,人们永远想得到最新的信息,知道最新发生的事。但是,知道最新发生的事,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你是想了解最新的信息,还是想发现对你最有价值的信息?

2. 总是以为越贵的东西越好

  齐美尔的《时尚的哲学》中谈论货币的文章启发了我。一件东西,我们往往只注意到它能够被金钱衡量的价值,而忽视了它不能被金钱衡量的价值。

  对于一件东西来说,只有那些最一般、最普通的方面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的。而那些独特的方面,则无法用金钱衡量。而一件事物真正最有价值的地方都是它独一无二的地方。

  我们总是认为花更多钱就能买到更好的东西。一个流行的观点是认为肉比菜好。在外面吃一顿饭也以肉多不多作为这顿饭吃得好不好的依据。这显然是因为,在中国,肉比菜贵。事实上,高中生物我们就学过,肉和蔬菜中有不同的人体需要的营养,因此对人体来说,都很重要,不可偏废。又据说在美国,菜比肉贵,在那里的人们也许会得出“蔬菜更好”的结论吧。

  唐诺的《世间的名字》里写日本拉面,他说日本拉面的价格基本上只分站着吃和坐着吃两种。名店和一般店的价格也没有太大差异。这在现代真是难能可贵。如果说在现代社会,你毫无鉴赏力就可以买到更好的手表和服饰,但更多的钱却不能保证你能吃到更好的拉面。你必须对“拉面”这项东西有细致的研究,汤、原料、作法都了解,你才能找到合你喜欢的拉面。

  对你所购买东西的研究、热爱和投入,我认为我们越来越缺乏这些了。你所希望拥有的,究竟是一件东西最独特的方面,还是它最没特色的方面?

  找到你喜欢的东西,你愿意在它上面花心思和时间的东西,然后用你重要的东西交换它——而不是占有一大堆你从来没正眼瞧过一眼的昂贵商品。

2.1 一个故事

  说起金钱与时间,我又想起一个故事。女儿给妈妈送礼物。

  小的时候,她从学校旁的商店买的贺卡总是那么简陋,但她总是写上一段祝福的话——也许是刚学来的,笔迹歪歪扭扭、或者画上一幅画,儿童的简笔画。长大了,她送的贺卡总是那么精美——加上洋气的包装,贺卡上用英语印着祝福的话语——以至于她自己都不用动笔了。

  直到有一天,妈妈把她所有从小到大送的贺卡摆在她面前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感情的投入,又岂是金钱能替代的?

  如果你在乎你的亲情、友情,请花时间陪伴他们。跟你所花的时间和付出相比,金钱是这个世界上最没价值的东西。

  如果你喜欢一支乐队,请去 live 现场挥舞你的荧光棒。购买 CD ——那是因为去不了现场才不得不做出的权宜之计。

3. 对自己使用的工具越来越不了解

  现代科技虽然在进步,但每个人对自身周遭环境的了解不但没有加深,反而越来越少。古代人懂得自己制造工具,也知道如何使用,现代人就只知道使用了,而且使用的工具还越来越傻瓜化。到最后,人们真的会变得越来越傻。

  看《海伯利安的陨落》的时候看到这么一句:

  “亨特跟他那一代的绝大多数人一样,从没见过疾病或者死亡——那是一项专业问题,老百姓已经看不到了。”

  那是一个医疗全自动的时代,人们只需要把医疗包接到人身上就行了。人们不需要学习医疗以及护理的知识。我想,那样的一天大概迟早会来吧。

  如果所有一切都变成了“那是一项高深的专业问题”,我们只需要会使用,不需要知道它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只需要傻傻地相信,它一定可以帮我们解决所有问题。那将是怎样的情景?

  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而人们却懒于学习新知。我认为,“大人”是社会强加给我们的一个奇怪的标签,一种刻板印象,好像一个人长大了,就应该把自己的时间都用于日复一日的工作和赚钱,然后消费享乐——对这个世界的运行原理的好奇?抱歉,那不是一个大人应该有的东西。想想,这真是个荒谬而又可怕的观点——赫胥黎其实早就警告过我们了。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哪里?我认为是不断地学习还有阅读科普读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跟得上科技的进步。人们总以为科普读物是只有小孩子才需要看的,人们还认为一旦离开学校了就不需要再学什么,我想,那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大的谬论。即使是大人,也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因为我们对我们的世界的了解,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弗洛姆《健全的社会》

原文地址:http://shell32.blogcn.com/articles/the-sane-society-fromm.html
原发表日期:2012-9-13

最近读弗洛姆《健全的社会》,我知道我想追求的东西是什么了。

弗洛姆说我们希望的是一种理想的人与人的关系,在那里,人与人之间不再是雇佣与被雇佣,人不再需要把别人当作自己买来的“商品”,而只是“be with”(在一起)。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小时候喜欢的动画《魔卡少女樱》——今天也是我最喜欢的动画之一,中小樱对月说的话。小樱用樱之卡打败了月,月说承认小樱是他们的主人。这时小樱说,不希望以主人的身份,只希望以朋友的身份。

到现在我知道我当初为什么如此喜欢这部动画,并且因为这部动画而喜欢 CLAMP 还入宅。

这么多年我追求的东西,不过是想把我当时的心意表达出来——我想知道我为什么喜欢,我喜欢的是什么。我当时只是朦朦胧胧地觉得那里面有真意,但不知道那是什么。

这几年来,我读过朱光潜,也读过哈贝马斯关于“工具合理性”的理论。在大学的精神分析学课堂上听说了弗洛姆这个名字,也粗略了解他的理论,后来读他的《逃避自由》恨不得把全书每句话都勾画了。现在,看他的《健全的社会》,我发现,他把我心里想的,但说不清楚的都说清楚了。

现在我可以说,我喜欢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不应该像工具一样,互相利用。我希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把对方看成活生生的、具体的人,而不是可以利用的工具。

现代社会,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越功利。人们互相笑脸相迎,因为,即使现在你没什么用,但将来说不定会有用。

如今,我从少年变成大人,要独自面对这个社会了。我还能坚持自己的理想吗?现在这个社会,要说逃避“雇佣与被雇佣”,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将去探索,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我相信未来,当人们的物质条件极度丰富的时候,终于可以不为填饱肚子而工作。工作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人”才是我们生活的中心。那时候,公司的目的不是获取最大的利润,而是服务人。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人进行的。

现代社会的趋势是机器取代人,因为机器做事比人更有效率。我想,在未来,即使机器能够胜任大部分工作,还是会有很多工作由人来做。那时,人们工作不是为了赚取利润,也不是为了高效率,而是因为“为他人服务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给他人带来快乐就是自己的快乐。

到那时,人类能够再次与上帝(大自然、世界)重归于好。

以 前的人们,怀抱绿水青山,那时的人与大自然(上帝)和谐相处。后来,人类逐渐脱离了自然,他们发明了科学,自以为比自然高明许多。由钢铁建立的都市将绿水 青山赶尽杀绝,枪炮带走生命,留下鲜血和哭泣的大地。我想,在未来,人类可以与大自然(上帝)再次和谐相处,人造都市也可以是绿水青山,既有科技之理,又 有自然之魂。数学和物理也可以在榕树下拈花微笑。

说到这里我想,所谓“信仰”,也许就是人关于上帝的看法吧。我相人与上帝有一天可以和好, 但是也有人认为人与上帝不可能和好,还有人根本不把上帝放在眼里,还有人认为上帝高高在上,我们是渺小的,哪有资格跟上帝平等,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关于 这个问题,我将在后面的文章中谈。